雲.遊地圖

"雲"林也能四處"遊"玩

651台灣雲林縣北港鎮太平路80號

 

北港農工創立於昭和16 年(1941)4 月,初名為「台灣公立北港專修農業學校」。戰後初期校園曾歷經四次校舍擴建,本案校舍為民國42年5月第三次增建之建築;其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單層建築兩棟,室內約110坪,兩棟建築間以室內木門分隔,曾為代用禮堂,後轉為圖書館,一間為閱覽室、一間為書庫。

民國50 年代本案建築為多用途空間,作為教室、舉辦觀摩會、臨時餐廳、展示場地、實習工場、體育設施、合作社等不同使用用途,圖書館的機能僅其使用歷程中諸多功能之一。民國76年圖書館建築落成後,本案曾作為員生合作社、柔道社訓練場地,其後作為總務處的儲藏空間。

原北港農校校舍建築格局呈一字型,並結合單邊廊道之形態,外觀為一樓木屋架斜屋頂之水泥瓦頂建築,廊道柱列表面洗石子為主要特徵。該建築為校園中歷史最悠久的一棟,可見證校園發展的歷史,並為雲林縣校園建築少數僅存大型之公共建築,其空間格局具歷史意義及稀少性。

 

文字credit:

標題:原北港農校校舍。所屬主管機關:雲林縣政府。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OGDL(政府資料開放授權)。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061222000005&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2

651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或天后廟,位於昔時外九莊笨港街,今日北港之市區中央,坐北朝南。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修建還留有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的獻匾和泉郊新德泰號敬獻的「雙龍戲珠」御路。一般的御路多刻中坐單龍,而位於五星祠前的這方御路,卻雕形象生動活潑的升龍與降龍,是非常少見的實例。嘉義大地震,朝天宮正殿及拜殿被毀,北港街長蔡然標倡議重建,聘大木匠陳應彬主修,工程在四年後展開,到了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竣工,成為今天富麗堂皇的規模。

64646台灣雲林縣古坑鄉26-1號

63051台灣雲林縣斗南鎮延平路一段163號

 

招牌的豪華海鮮湯飯加強版,毫不客氣,料多實在,對於大學生來說非常滿足而且只要兩百元,同時也有在賣生魚片,甚至之前有賣過頂級的黑鮪魚,喜歡生魚片的一定要來。

630台灣雲林縣斗南鎮中正路117號

 

說到雲林的宵夜就不能少這一家,虎尾、雲林科技大學的學生一致好評,光饅頭的口味就有7種,而且飲料也非常便宜,如果想去就要盡早,因為人會很多。

630台灣雲林縣斗南鎮中山路2號

 

斗南車站設於明治36年(1903),早期稱為「他里霧驛」,車站一側還有座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他里霧停車場(五分車站),與斗南驛採雙鐵共構,即所謂的三軌設計,可以走五分車也可以走一般的火車,過去虎尾糖廠在製糖產量高峰時,透過糖鐵五分車將糖成品從虎尾運到斗南再運回日本。此外,早期雲林海線的許多貨物都是透過糖鐵轉運到斗南,再經縱貫線火車配送至全台各地,或外銷出口。當時斗南車站是台鐵唯一一做24小時運轉的車站,可見其忙碌程度。

 

大正9年(1920)日本人調整行政區域,將他里霧更名為斗南。他里霧驛也改成斗南驛,昭和20年(1945),斗南驛在度進行改建,成為日本人在台灣建造的最後一座車站。現在的站體為配合台鐵捷運化政策,已改建為跨站式站房。

 

圖片credit:

斗南車站。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數位物件授權: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7870&IndexCode=Culture_Place

文字credit:

斗南車站。撰寫者:李漢鵬。描述文字授權:OGDL(政府資料開放授權)。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7870&IndexCode=Culture_Place

630台灣雲林縣斗南鎮新興街153號

 

從日治時期始建迄今,歷經日治、戰後、美援時期,各時代建築反映不同的營建技術。同時,斗南車站宿舍群也是台灣現存面積最大的台鐵宿舍群(第一是台北台鐵宿舍群;第二名是彰化台鐵宿舍群)。

 

文字credit:

標題:台鐵斗南站站長宿舍。所屬主管機關:雲林縣政府。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OGDL(政府資料開放授權)。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210625000015&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1

64042台灣雲林縣斗六市中山路253號

 

對於筆者我來說,在雲林前幾喜歡的店家,食物價格不貴,就算是最貴的A5和牛也只要500有找並且有副味噌湯、咖哩飯和壽喜燒,這麼多好東西,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640台灣雲林縣斗六市保長路11號

 

主要為乾燥花和永生花的花禮設計的店家,但同時也有販售下午茶,其中部分食物會輪換,很適合在下午時來此地休息一下!

632雲林縣虎尾鎮虎尾糖廠鐵橋

虎尾糖廠鐵橋,又被稱作虎尾鐵橋,舊名番薯莊板仔橋,是一座鋼桁架橋、鈑梁橋及工字梁橋混合型式的橋梁,於台灣日治時期興建並於國民政府時代延建,位於台灣雲林縣虎尾鎮,為雲林縣縣定古蹟。目前屬於台灣糖業公司,作為糖業鐵路。

虎尾鐵橋3D模型

 

文字credit:

維基百科虎尾鐵橋

虎尾地瓜球3D模型

虎珍堂-虎月燒3D模型

632雲林縣虎尾鎮中山路3之16號1樓

 

日式飯糰作為基底的台式飯糰 ,透過好米和食材的結合讓食物的風味更上一層,同時裡面還包有油條和糖心蛋,作為百元內的食物,無可挑剔。

632台灣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二段25號

 

虎尾當地人的老字號,三代人傳承下來的技藝,
並且使用跟鼎泰豐同等級的麵皮製作老麵發酵的外皮
真的特別細緻香甜又富含水分,口味很多元而且真材實料。

 

虎尾樂包子-辣味肉包3D模型

633台灣雲林縣土庫鎮中正路105號

 

餐點不多但是分量很足,而且口味更黏稠度適中,對於食材的處理很好,吃的時候不會有腥味並且脆爽,非常值得去吃一次。

633台灣雲林縣土庫鎮中山路157號

 

在地人最常吃的麵線價格實惠,餐點多樣,湯頭順滑,在早上點滿滿一桌也不過百元多,飽餐一頓是綽綽有餘。

643台灣雲林縣林內鄉100號

 

濁水水利發電所係於日治時代因嘉南水利會為籌建烏山頭水庫工程急需電源而興建,該工程於大正10年2月開工,而於大正12年2月竣工發電;當初設計雖為工程暫設機組,但水庫工程完工後仍繼續運轉;昭和4年由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灣電力公司之前身)收購;至台灣光復後由台灣電力公司接收,由於電力需求殷切,在員工努力維護下,持續運轉迄今。

647台灣雲林縣莿桐鄉中正路178號

 

日本明治年間在莿桐鄉最早設立的教育場域除了樹仔腳公學校之外,另外一間則是莿桐公學校。當時為了和學生有較緊密生活空間場域,因此教職員宿舍設在校園內,至於校園內屬丙種判任官舍則是莿桐公學校教師居住的宿舍。

 

圖片Credit:

原莿桐公學校木造宿舍。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數位物件授權: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42837&IndexCode=Culture_Place

648台灣雲林縣西螺鎮埔心路139號

 

西螺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這個了吧,全台大城市都有分店的西螺
麻糬,純米製麻糬,每日早上新鮮送達,口感黏筷卻不黏牙,
軟軟糯糯。

648台灣雲林縣西螺鎮光復西路95號

 

最傳統的台式小吃之一,並且配料塞滿外皮酥脆不會到硬,
加上泡菜和蒜蓉,最正宗的口味,西螺在地人都吃過。

648台灣雲林縣西螺鎮公正路197巷7號

 

西螺分局長宿舍建於昭和14年(1939年),其保存日治時期警局官舍之原始樣貌。建築格局為非典型日式之類型,入口玄關旁設有一洋室做為應接室,其外部設有廊道空間,其多處工法細緻,極具獨特性,可作為日洋折衷建築構造之典例。

648台灣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47號

 

「西螺東市場」早在清領時期,因位於渡船頭驛站附近,南北商旅匯聚於市後街一帶,聚砂成點而成為市集。昭和11年街市改正前之後,西螺最重要的貨物驛站以船運為主形成一商業交易中心,也就是渡船頭附近的市仔頭(東市場)。

648台灣雲林縣西螺鎮建興路267號

 

西螺延平歷史街區內有大量1930年代所蓋之街屋,而西螺建興路廖文毅街屋位於延平路與建興路路口,緊臨東市場、捷發茶莊和西螺大橋等歷史場域,並且廖文毅為台灣獨立運動中重要人物,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649台灣雲林縣二崙鄉中山路102號

 

日治時期為二崙建設最多的時期,日人為了方便治理台灣,率先著手地方治安與警察制度的改革。「縣定古蹟原二崙派出所」位於雲林縣二崙鄉,為日治初期臺中縣知事木下周一,於明治32年(1899年)10月25日以臺中縣告示第89號設立,隸屬於北港辨務署,時稱「二崙仔警察官吏派出所」 。

649台灣雲林縣二崙鄉中興路5號

638台灣雲林縣麥寮鄉中興路45巷7之3號

638台灣雲林縣麥寮鄉中正路3號

 

麥寮拱範宮創建於康熙年間,自湄州渡台而來的臨濟宗純真禪師佩奉六媽,駐錫於海豐港所(海豐村),乾隆七年因水患遷廟於海豐莊(麥豐村)。麥寮拱範宮與北港朝天宮、馬鳴山鎮安宮、台西安西府,號稱雲林縣香火最旺、信徒最多的四大廟。 另外,木彫黃龜理、石彫蔣九仔、交趾燒陳天乞、姚自來、彩繪潘春源等皆為當時一時之選的名匠,拱範宮成為集傳統廟宇精華匠藝作品於一身的重要典範。